Team Fortress Wiki talk:Translation progress/zh-hans/Improvement 2021

From Team Fortress Wiki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一些问题

稍微看了一下,写的有点绕。按照我的理解是:参与人员提出关于中文TF2维基翻译中使用的语法和词汇等问题进行相关讨论,表决后该页面存档,并按照讨论结果对相关页面进行修改,同时尽量对条目做出更新/改善。对吗?

对 另外
1. 先讨论后表决,因为讨论可能不会有结果,所以我希望让表决成为一种更有效率的方式
2. 不专门进行更新,只在其它内容编辑时顺便修改
是的 计划的名字里有2021 所以我希望能够有足够的规模 能解决的问题越多越好—德睿可
好 我觉得相关更多的讨论可以转移到该页面的讨论页 主要是方便存档以及文字格式--AlexTALK
好主意 这么做的话就只在这页留个记录,链接到讨论页就好了。但那可能不适用于个别没有专属页面的词。—德睿可
我的意思是,关于计划的内容、原则等,可以在该页面的讨论页进行讨论;关于提案,还是留在主页面,或者另开子页面单独保存提案/计划内容。--AlexTALK
我同意,但另开子页面就别了。存档的话直接保存整个页面就好。—德睿可

关于先讨论后表决,虽然讨论可能不会有结果,表决可能更有效率。但这也意味着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标点符号等,可能会造成“无话可说”的局面。不如参考维基百科的新条目推荐候选页面,大部分讨论采用醒目的模版开头来总结投票/回应,并后加以理由。用户可以针对一个观点/投票进行讨论,撤回观点可以用删除线划票,最后统计只需计算(+)赞成(-)反对的数量即可。讨论期间也可以进行投票表决,但投票当然不能代替讨论,不能在没有理由、未经讨论的情况下投票,管理人员也要在适当时间内对没有资格、理由不足的投票进行划票。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考虑多加一周时间对某些争议项目进行加长讨论/投票。以下是较夸张的例子:

德睿可还是德瑞克?

英文原名 Dereko 提案译名/推荐译名 德睿可
常用位置 用户页,如User:Dereko 旧用译名/问题译名 德瑞克

是的,近些年来,考古学和语言学的观点都可以作证“Dereko”一词发源自“Derek”,“德瑞克”这个译名虽然遵循了这一点并广为世人所知,但事实上丧失了同“Derek”的区别度。

“德睿可”这一译名的优越性更在于,在动听的基础上遵循了我们传统命名方式中“缺啥补啥”的思维,而你我都知道“德睿可”事实上是什么样子。User Dereko Name.png 12:04, 8 December 2020 (UTC)

(+)赞成,确实符合逻辑,理由准确,以后可以采用该词汇进行翻译。—A用户

(-)反对,新的翻译仅能代表这位德睿可,其他的Dereko可能会有别的翻译,无法代表所有情况,不能以偏概全。—B用户

(~)补充,而且,……也存在着问题。—B用户

(※)注意,睿和瑞的读音都是rui,注意不要搞错了。—C用户

(※)声明,确实是德睿可,不是德瑞可。—德睿可
(+)赞成,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理由充分,可以通过。—C用户

(?)疑问,Dereko在别的地方,是否也是“德睿可”这种翻译呢?—D用户

我在……也看到过德睿可!—A用户
有更多的例子吗?—D用户
(:)回应,……。—德睿可
(+)赞成,确实是这样啊,那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D用户

目前我认为计划页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 开头的段落对于计划的过程、方法等,缺乏准确、精炼的描述。开头的段落要做到“一看就能明白这个计划是在谁在干,干什么,怎么干”。
  • “参与人员”是什么?是干什么的?是有权利提出提案的用户,还是后期会根据提案对条目做出改善的用户?
  • “参与人员”是否仅限定在初步定位时的“2020年12月31日前在本维基创建账号并有实质贡献记录的中文编辑者以及TF2的STS贡献者”?根据参与人员段落下的“<名单待补充>”,是否后期会统计所有满足这些条件的用户?
  • “参与人员”在“准备阶段结束后不予调整,以保证参与人员相对稳定。”是什么意思?保证“参与人员”相对的什么“稳定”?如此做法肯定无法保证现有“参与人员”能继续参与计划,同时也阻止了未来潜在的新“参与人员”。
  • 问题是肯定解决不完的,是否有必要保留计划的主内容,改为如维基百科动员令类似的形式,进行周期性的按次活动,在一段时间内聚集用户,来对条目内容进行改善。

还有一些其他小问题:

  • 计划大纲段落下有使用错误的半角破折号。
  • 原则段落下的讨论原则“遵守本维基的基本讨论规范”,根据Help:Language_translation#On-wiki_communication:“It is vital that all discussion based on specific users and articles is in English.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when discussing the quality or accuracy of any article or translator.”,这里需要更换用词以避免产生歧义。

AlexTALK 17:11, 8 December 2020 (UTC)

对 AlexT 问题的回答

以上内容段落过长,固新开一段做出回复。我有点喜欢你,你在努力将3周时间的准备与调整给缩短至3天。

关于“讨论与表决”
  • 表决阶段设立的目的在于“为意见不一的问题确定统一实施的方案”,意味着如果这个问题不存在,即讨论中已经能够形成统一的认识,便没有必要再进行表决。
  • “大部分讨论采用醒目的模版开头来总结投票/回应”,这很好,但是否要沿用来自另一个维基的习惯应由参与讨论的人自己决定。
  • 表决的方式即投票,自由讨论与表决是分离的两个阶段。
    • 倘若自己的意见在讨论中已阐释得足够清楚,或因为接受了别人的意见而不想多加补充,而在投票阶段直接投票,这是一种正常的选择——而因为参与人员经过了筛选,也自不必担心这样的投票来自一个不应有资格投票的人。
  • 尽管此次计划由我发起,但我们团队内部尚不存在“管理人员”。不幸的是,本维基的管理人员也不说中文。
  • “考虑多加时间”。目前设定的时间已经是考虑到一些初高中学生的放假安排而做的决定,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提案、讨论与表决。
  • “‘无话可说’的局面”。“无话可说”不代表“没有意见”,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得出方案而非促进交流,交流程序之目的仅在于促进共识的达成以得出方案。

表决的方式在计划中并没有明确,如何进行表决?是签名、还是打字?我的观点是在讨论阶段也能进行合理表决,对于潜在的简单、明显的问题,能直接打出(+)赞成及理由就可结束,不需要经过对于这种情况下漫长的讨论、表决这一过于复杂且重复的阶段;而对于长讨论问题,能在讨论观点结束后直接就对观点总结打出(+)赞成,避免潜在的“表决阶段还要重新阅读讨论内容回忆自己观点”的问题。表决阶段依然存在,对于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表决阶段是每个人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候。--AlexT 04:53, 9 December 2020 (UTC)
关于“参与人员”
  • 名额:你不必担心是否有应当参与的人被排除在外,也不该忽略我们维基的中文编辑者数量稀少且基本都互相认识这一事实——而事实上,选定的方式不是决定哪些人要来,而是哪些人不来。
    对于我知道但近期不活跃的编辑者,尤其是在2019年前后曾经活跃过一段时间,但已不再活跃的编辑者,我会让他们得知,把选择权留给他们自己。至于“年代更为久远”的,不告知他们才是正确的选择。
    • “相对稳定”即不会突然出现一个不在名单上的人——在我们这个维基中,这样出现意味着他不常或未曾在此贡献。
    • “无法保证现有‘参与人员’能继续参与计划”。我们的计划在2021年1月1日才开始,而那时名单已经产生,固不存在“继续”一说。
    • “阻止了未来潜在的新‘参与人员’”。这是不考虑的问题。如果有数年没有编辑贡献的前辈突然归来,或者有一个新编辑者在2020年12月31日注册账号对我们的计划感兴趣但被排除在外,这算不上是一种损失。
  • 基本职能:我有阐述“针对发现并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提案,在保证基本格式的基础上请畅所欲言”。
    • 当然,出于让“参与人员”认真参与的需要,如避免“有话不说”以显得“无话可说”,一些额外的要求是应当考虑的。至于“由谁落实方案”,我们似乎没有选择。
    • 你可能会关注最终哪些人参与表决,想来也确实值得商榷。

阁下的观点都正确,原文中的“保证参与人员相对稳定”有歧义让我理解为了“让参与人员只有这些人,满足条件但可能不在名单中的用户(如阁下所说的曾经活跃的编辑者)突然想要参加但受名单所限,而在名单中的人不允许突然失踪不参加”。我依然不是很明白“能参与的人员”名单的意义何在,我认为参与人员应该是自由的,设下规定如“仅2021年1月1日前注册的用户并在本维基的中文部分编辑数量超过100次”这种限制条件即可,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列出“不一定稳定”的会参加/想参加/有资格人员名单,不符合该条件的用户发出的讨论、投票、表决,其他符合条件的用户都有权划去。至于“参与了这个计划的人员”名单,虽然可能没有必要,但可以在计划整体结束后,进行统计列表。--AlexT 04:53, 9 December 2020 (UTC)
每个满足条件并给出合理理由的用户都能参与讨论并表决(投票),维基是一种多人协作项目,所有的维基指南都应该是用户们的共识,而不是“一些人根据大家的观点作出的决定”,和上段回复的相同,每个人在讨论的时候就能做出总结,(+)赞成(-)反对,最后决定时,每个符合条件的用户都能通过计算一个问题下拥有的未划线(+)赞成(-)反对的数量的明显事实,来再问题下方准确总结并判断用户们的意见;对于管理人员的问题,也可以采用上段的方式,符合该条件的用户发出的不合理讨论、投票、表决,其他符合条件的用户都有权划去。如:
(-)反对,胡说八道,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说话的。—E用户
↑该投票无效,原因:没有给出具体理由。—A用户
—以上未签名内容由AlexT于04:53, 9 December 2020 (UTC)加入
关于“周期性活动”
  • 由问题的数量规模而定。维基百科之所以需要那样的周期性活动,想必是因为其内容涉及面广,编辑者群体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增长快。如果只是要解决个位数的问题,何必在一个活跃翻译者为个位数的维基大费干戈呢?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这一个月的计划中,目的是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但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小问题、有一些问题在这段时间内没有被发现。依照前辈阁下的经验,本维基中大约潜在的问题的数量,是否有必要改变计划的形式:遇到问题就记下来,周期性举行一次活动、“大规模”讨论这些遇到的问题并得出共识,然后进行解决;还是说要本计划发现的问题的数量而定?--AlexT 04:53, 9 December 2020 (UTC)

你提出的其它问题我会留意。但我想申明的是,我希望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计划,它虽然不适用于规模更大的维基,但能够解决眼下的问题便是好的。 User Dereko Name.png 03:48, 9 December 2020 (UTC)